認識及預防:嬰兒猝死症(SIDS)
三軍總醫院小兒部 特聘教授 王志堅
什麼是嬰兒猝死症?
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對嬰兒猝死症的定義是:「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,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、不論其病史、身體檢查、 案發現場調查,都無法解釋或是發現死亡的原因,即可歸類為嬰兒猝死症。」醫學界之前對其致病機轉並不瞭解,直到 1980 年代在荷蘭進行流行病學調查,才發現嬰兒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的危險因素之一。趴睡與嬰兒猝死之相關原因不明,而趴睡容易導致窒息。後來紐澳等國家也陸續發現趴睡是重要的危險因素,於是從 1991 年開始宣導不要趴睡,結果該地的嬰兒猝死症發生率急遽下降。美國於 1992 年開始建議不要趴睡,並於 1994 年發起仰睡運動,同樣發現嬰兒猝死大幅減少。
為了進一步保護寶寶的安全,CuboAi 智慧寶寶攝影機提供了先進的 「口鼻覆蓋與翻身偵測」功能。如果寶寶有突發被異物或翻身導致遮住口鼻的情況,無法正常仰睡時,寶寶攝影機能及時通過這一功能告知家長,確保家長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。
即便寶寶在正常仰睡的狀況下,若因溢奶或其他可能潛在影響寶寶正常呼吸的情況,CuboAi 的配件「寶寶好眠版」可以通過呼吸微動量偵測功能,持續確認寶寶在床上的動量,達到雙重防護的作用。
目前研究的統計資料顯示除了寶寶趴睡外,嬰兒猝死症的其他危險因素包括:
1. 母親未成年、未婚、 貧困、未接受產前檢查及足夠醫療照顧、產前體重過低、兩次懷孕時間間隔太短、懷孕期間生病、曾經有過流產、抽菸或吸毒等。
2. 早產兒發生機率是足月兒的 3 到 4 倍。
3. 新生兒體重過低。
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
嬰兒猝死症不分人種或地域,在全世界都會發生。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 1 至 3 左右。平均發生的年齡為 3 個月大嬰兒,多發生在 2 到 4 個月這段時期,百分之九十的案例發生在 6 個月大以前。經統計發現,男嬰發生率較高,一般發生的時間大部分在半夜至清晨,多半在嬰兒睡眠中,常見於秋季、冬季和早春時分。根據衛生福利部(2016-2020年)的統計資料顯示,嬰兒猝死症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十大之列,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。2022 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 4.4,創近 14 年新高。根據嬰兒死亡原因中,其中的死因之一為呼吸道阻塞。
如何預防嬰兒猝死症 ?
嬰兒猝死症的高風險因素,包含睡眠姿勢、早產、出生時體重較輕、母親懷孕時吸菸或用藥等。而這是可以預防的,首要任務是排除可能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因素。
兒科醫學會建議下列事項可以預防嬰兒猝死,重點如下:
1. 一歲以下嬰兒睡眠都應該仰睡,不要趴睡,尤其是早產兒更要注意。
2. 床鋪必須堅實,不要鋪軟墊。嬰兒床也應盡量維持空曠,減少任何鬆軟物件,包括枕頭、被褥、蓋被等。
3. 嬰兒不建議父母或親人同床睡,但可以與父母同室分床睡。雙胞胎與多胞胎也應該分床睡眠。
4. 嬰兒不宜配戴平安符、項鍊等可能阻塞呼吸的物件,也不可平躺時餵奶,或將奶瓶直接塞在嬰兒口中而無成人在旁照顧。
5. 母親親餵母乳或抱小孩時,應盡量保持清醒避免疲累睡著。
6. 懷孕時與生產後必須避免吸菸、喝酒與使用非法藥物。
7. 餵哺母乳。餵哺母乳者一般於 3 至 4 週大之後,可在嬰兒睡眠時使用奶嘴,奶嘴不可懸掛於嬰兒頸部或附著與嬰兒衣物上。
8. 避免環境過熱,包括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。無空調設備時,宜注意通風。此外,CuboAi 智慧寶寶攝影機提供溫濕度偵測功能,當室溫或濕度異常時,CuboAi App 會即時發送通知給家長,確保寶寶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長大。
安心睡有訣竅
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寶貝,讓寶寶健康平安的長大也是每個父母的心願。兒科醫師建議家長能遵守「五招安心睡」:不趴睡、不用枕、不同床、不悶熱、不鬆軟,避免讓寶寶暴露於嬰兒猝死及窒息危機中。另外持續推動嬰兒仰睡姿勢,教育褓母、父母等照顧者相關訊息,醫護人員也應在嬰兒出生後告知家屬這些資訊。
其他的相關注意事項及小叮嚀
當父母經歷嬰兒猝死後,很容易自責並怪罪自己,因此急需要給予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。嬰兒猝死症也常發生在產後護理之家,托嬰中心或褓母照顧的嬰兒,甚至醫療院所,常常造成父母或照顧者措手不及,一旦發生憾事,均無法接受, 因而造成法律糾紛與傷害,影響至極,會讓家有嬰幼兒的父母擔心會不會發生同樣的意外。因此政府要多做積極的預防與宣導,如世界衛生組織與兒科醫學會,提出對猝死的預防,以及對家長的教育,同時強調「安全睡眠姿勢與環境」相當重要。近年來也有許多針對育兒輔助科技產品如:寶寶攝影機、呼吸偵測裝置,都能有效輔助育兒照護也能有效減緩父母在育兒照護上的壓力,這些都是父母適時可以因應育兒照護上的需求而參考。
王志堅(Chih-Chien Wang) 醫師背景資訊
現職
三軍總醫院小兒部特聘教授
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小兒學科教授
學位
國防醫學院醫學博士
專長學科
感染、重症醫學會專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