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抓不停的夜晚!讓異位性皮膚炎不再打擾寶寶

三軍總醫院小兒部 特聘教授 王志堅

一、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
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兒童期常見的慢性、反覆性皮膚疾病,經常與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等過敏性疾病一同發生。這三者之中,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最早出現,主要在嬰幼兒階段發病。全球大約有 20% 的兒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,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 10%,且逐年攀升,特別是在 2 歲以下幼兒中的盛行率約達 17%。統計顯示,約 60% 的患者在 1 歲前便出現症狀,80% 的患者則在 6 歲前發病。此疾病盛行率的增加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,如空氣污染和早期使用抗生素等。

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為皮膚敏感及局部搔癢,夜間搔癢情況尤為嚴重。患者經常因持續搔抓導致皮膚破皮、出血,甚至可能引發細菌感染。異位性皮膚炎在嬰兒期多屬急性,會出現紅色丘疹、抓痕、破皮及分泌物,病灶部位主要分布於頭、頸部或四肢外側。隨著年齡增長,皮膚因長期搔抓會產生慢性變化,例如皮膚粗糙、色素沉著或苔癬化,這時病灶通常出現在四肢的彎曲處和身體的皺摺處。

 

二、 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

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多與遺傳或環境因素有關,大致分為以下幾類:

・ 遺傳因素

通常有家族病史。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異位性皮膚炎,孩子罹患此病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 1.5 倍;若父母雙方都患有異位性皮膚炎,孩子的罹患機率更高達一般人的 5 倍。

・ 免疫調控異常

早期使用抗生素會影響嬰幼兒腸道中的正常菌叢,研究顯示,這與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聯。

・ 免疫系統缺乏鍛鍊

隨著衛生環境的改善,嬰幼兒較少接觸到環境中的病原體,導致免疫系統調節異常,增加了過敏體質的可能性。

・ 皮膚保濕不足

皮膚本身也容易散失水分,引起皮膚乾燥容易搔癢,更易搔抓。皮膚受損常造成續發性的細菌感染,最常見的細菌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,這類細菌會產生外毒素會使搔癢更為嚴重,造成惡性循環。

 

三、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

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重點在於保持皮膚的水分和使用合適的藥物。

・ 保持皮膚水分

保濕對於修護皮膚至關重要,特別是在洗完澡後,全身擦拭保濕產品能有效鎖住水分。市面上有許多不同品牌的保濕乳液,但價位普遍較高。若想選擇經濟又有效的方法,可以使用不含香精的純凡士林,同樣能達到良好的保濕效果。

・ 藥物治療

常見的是外用類固醇藥膏。根據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及病灶位置,類固醇藥膏分為不同效度。輕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或嬰幼兒,尤其是臉部的病灶,建議使用較弱效的類固醇,以免強效類固醇的長期使用導致皮膚變薄或其他副作用。近年來,市面上也有非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,如普特皮和醫立妥,適合慢性或大面積的皮膚炎,能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頻率及其副作用。

當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過於嚴重或持續惡化,且標準的保養方法無法有效控制,建議儘早就醫。醫師可以評估適合的進階治療,並根據需要提供專業指導,協助穩定病情。若因搔抓導致皮膚破損或感染,也應該尋求醫療協助,以免症狀進一步惡化。

 

四、 異位性皮膚炎的預防方法

目前尚無確定的方法能有效預防異位性皮膚炎,大致上可分為以下方法,降低誘發風險。

・ 日常悉心照護,為孩子築起健康防護牆

母親在懷孕期間控制飲食,避免攝取易致敏的食物,並在孩子出生後進行母乳餵養或使用水解蛋白奶粉和益生菌,延後六個月後再逐步添加副食品及易致敏的食物,可能有助於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。雖然這些方法的效果尚無科學定論,仍需更大規模的研究來證實其成效。此外,為避免影響嬰幼兒腸道菌叢而增加過敏風險,除非必要,建議避免在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。

使用「寶寶成長日記」可以方便地記錄寶寶每天攝取的副食品種類、標註過敏反應,並備註食物細節和過敏狀況。對於不喜歡輸入文字的爸媽,還可以透過儲存照片的功能,讓爸媽輕鬆拍下食物照片、成分包裝,以及寶寶過敏時的皮膚狀態。這些紀錄可作為後續醫師判斷的依據,幫助您更全面地照顧寶寶的健康。

 

 營造乾淨舒適的環境,遠離過敏源干擾

應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與刺激物,如二手菸。室內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控制也十分重要,建議夏季室溫保持在 25 至 26 度,濕度維持在 50% 至 60%。穿著透氣、涼爽的棉質衣物以避免過度出汗,也能減少皮膚刺激。沐浴時盡量使用清水,不用肥皂或沐浴乳,以降低皮膚乾燥並保持適當的濕潤效果。此外,經常清潔環境、減少塵蟎和灰塵積聚也有助於降低過敏風險。

為了確保寶寶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,CuboAi 智慧寶寶攝影機提供完整的溫濕度偵測,當溫濕度過高或過低時,會即時透過手機 App 通知家長;此外,寶寶攝影機還能記錄每天不同時段的溫濕度變化,讓家長在寶寶出現不適時能夠回溯當時的環境狀況,作為照護的參考依據,減輕家長育兒的壓力,專注陪伴寶寶安心成長。

 穩定情緒與安心陪伴,讓孩子更自在

父母應以耐心和關愛陪伴孩子,鼓勵發展興趣,以分散對異位性皮膚炎不適感的注意力,減少搔抓行為,因為搔抓會加劇癢感並損害皮膚,形成惡性循環。

 

五、 面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挑戰: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渡過困境 

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困擾不僅是強烈的搔癢,尤其在夜間更為明顯,影響病童與家長的睡眠品質,進而影響白天的學習和工作。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引發焦慮和憂鬱等心理問題,也讓病童難以集中注意力,生活品質下降。若病灶涉及全身,甚至影響外觀,孩子可能因此感到自卑,情緒壓力加重搔癢與病情,形成惡性循環。父母需保持耐心與樂觀,積極配合醫師治療,幫助孩子度過這段艱難的過程。 

 

王志堅(Chih-Chien Wang) 醫師背景資訊

現職

三軍總醫院小兒部特聘教授
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小兒學科教授

學位
國防醫學院醫學博士

專長學科
感染、重症醫學會專科

經歷
國防醫學院醫學博士
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
中華民國感染專科醫師
中華民國兒童急診專科醫師
 

三軍總醫院小兒部 特聘教授 王志堅 Chih-Chien Wang

     

    ← 返回網誌